top of page

差遣門徒傳道

經文:馬太福音十1-15

 

前言

  主耶穌請門徒一同祈求莊稼的主(天父上帝)打發工人出去收割莊稼之後,隨即打發十二門徒出去傳道,也就是收割莊稼。先從比較接近且文化相同的地區--以色列家--開始,並且告訴他們基本的原則、步驟、方法。這也是我們今天可以效法、應用的。

壹、傳道的地區

 一、區域:以色列家

  太十 5-6「5耶穌差這十二個人去,吩咐他們說:外邦人的路,你們不要走;撒瑪利亞人的城,你們不要進;6寧可往以色列家迷失的羊那裡去。」耶穌以正反兩面告訴門徒此時當前往的地區,不去外邦人的地方,只去以色列人的地方。

  耶穌講到自己的工作,也有類似的表達:「我奉差遣、不過是到以色列家迷失的羊那裡去。」(太十五24)曾有一位外邦母親請求耶穌拯救她被鬼附的女兒,耶穌給了這答案。這樣的回答讓人質疑耶穌似乎很狹隘。但其實這是由於階段性任務的優先次序,而非不注重外邦人的需要。對照徒一8所說:「但聖靈降臨在你們身上,你們就必得著能力,並要在耶路撒冷、猶太全地,和撒瑪利亞,直到地極,作我的見證。」可見耶穌最終要門徒去撒瑪利亞及外邦之地,外邦人也是神所愛的。耶穌服事三年半就要被釘十架,時間相當有限;三年半要走遍以色列各城各鄉已經很不容易,所以這階段暫時不去外邦。這是耶穌給我們的好榜樣,就是按次序專心做事,不好高騖遠,這樣才能做得好。

  耶穌不僅呼召門徒來跟隨他,也要差遣門徒出去傳講福音,門徒要「隨走隨傳,說天國近了。」且要醫病趕鬼,這一切都是「白白的得來,也要白白的捨去。」(太十8)耶穌沒有自己將福音傳給所有的人,耶穌的計畫是,讓每一代的門徒去傳給下一代。若耶穌自己將福音傳遍全世界,拯救了所有願意信的人,那門徒就無法學習白白得來、白白捨去。上帝不是拯救一群屬靈的嬰孩上天堂,而是要信徒操練傳福音、帶門徒,逐漸長大成熟,而後才去天上。

  耶穌要門徒從本地本家開始佈道,因為門徒們若先去撒瑪利亞或外邦地區,會比較困難;若在同語言且文化相近的地區,就比較容易。這原則就是,從簡單的開始著手。舉例來說,參加短宣隊之前要先在自己的生活圈有傳福音的經驗,不見得要傳很多,至少有經驗,以後才進一步去外地。我們教會還規定關於禱告的操練,國內短宣隊員至少參加一次晨禱,海外短宣則至少參加兩次晨禱。「登高必自卑、行遠必自邇」,所以循序漸進、按部就班很重要。

 二、本質:迷失的羊

  太十 6:「寧可往以色列家迷失的羊那裡去。」這裡強調他們是迷失的羊,太九36也有相同的表達:「他看見許多的人、就憐憫他們.因為他們困苦流離、如同羊沒有牧人一般。」本質上,以色列百姓不認識神,所以大部分都是迷失的羊。

  耶穌要找回迷失的羊,所以差遣門徒出去。耶穌曾經已走遍各城各鄉,現在又叫門徒去各城各鄉,這一前一後有所不同。耶穌去各城各鄉時,優先到各會堂教訓人,宣講天國的福音(太九35),比較少去住在個人的家。而這裡,耶穌沒有吩咐門徒進會堂,乃是吩咐他們去個人的家裡,這是一種新的拓展。另外有一個附帶原因,耶穌帶著十二門徒,比較難被接待居住;門徒兩人一組出去,比較容易被接待居住。有接待居住,比較能深入去得著迷失的羊。

貳、傳道的內容

 一、信息:天國近了

  太十7:「隨走隨傳,說天國近了!」「天國近了」是耶穌傳福音的主題,他也要門徒以此為主題。「天國」是神掌權的地方,「天國近了」代表神很快要來掌權。對猶太人而言,那就是彌賽亞要來作王,拯救他們脫離外邦統治;但耶穌所說的天國,乃是要讓百姓先脫離撒旦的綑綁,心靈得著釋放,身體得著醫治。人們如何知道天國近了,就是經歷神的能力彰顯在他們身上,包括心靈與身體。

 二、經歷:神的真實

  「天國近了」是口傳信息,「醫治病人,叫死人復活,叫長大痲瘋的潔淨,把鬼趕出去」(太十8),則是可經歷的,也就是讓人經歷神的真實。如果只傳天國將近的知識性信息,卻沒有讓人經歷天國,人們不易來信主。可十六20也說:「門徒出去,到處宣傳福音。主和他們同工,用神蹟隨著,證實所傳的道。」傳福音很好,但要有神蹟隨著。神蹟隨著代表主耶穌與我們同在、聖靈在我們身上。耶穌在使徒行傳一8說,你們要等候聖靈降臨,得到能力,然後才去傳福音;耶穌也在馬太福音廿八20說我會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前後二者說法不同,但實質相同,因聖靈降臨就帶來耶穌的同在。彼前三19說:「他藉這靈、曾去傳道給那些在監獄裏的靈聽、」意思是聖子基督曾藉著聖靈與挪亞同工,向洪水前那世代的人傳道。末後世代傳道的原則有兩個:1.與聖靈同工,2.傳遍天下。過去基督曾藉聖靈與挪亞同工,將福音傳遍天下;現在基督也藉聖靈與我們同工,要將福音傳遍全地。

  傳福音不是傳道理、談哲理,而是宣告天國的好消息,並帶領人經歷天國;若傳福音不敢為人禱告,卻期待對方經歷神,這等於是「空口說白話」,這樣的傳福音不夠完整。耶穌接著說:「你們白白的得來,也要白白的捨去。」意思是,這一切都是神的恩典與能力,門徒是媒介,先領受恩典與能力,而後傳遞恩典與能力。

參、生活的供應

  生活的供應包含兩方面:一是有信心領受上帝供應,二是能與人享受團契。

 一、信心:上帝供應

  太十9「腰袋裡不要帶金銀銅錢。10行路不要帶口袋;不要帶兩件褂子,也不要帶鞋和柺杖;因為工人得飲食是應當的。」消極方面是不要有多餘家當妨礙傳道行程,積極方面是要有信心來領受上帝的供應。這考驗我們是否相信所傳之道可以讓人經歷。如果神真的與我們同在,讓對方有所經歷,他們會很樂意接待;若所傳的很空泛,人們沒收穫,自然也不想接待我們。

  關於「工人得飲食是應當的」,保羅在林前九13-14也如此說:「13你們豈不知為聖事勞碌的、就吃殿中的物麼.伺候祭壇的、就分領壇上的物麼。14主也是這樣命定、叫傳福音的靠著福音養生。」莊稼的主(天父上帝)既然打發工人出去收他的莊稼,當然會供應所需。就如同祭司執行獻祭的服事,以色列百姓所獻的祭當中有一份舉祭是歸給祭司的,那份舉祭通常是上好的腿肉。從神的角度說,人若蒙召全職傳道,就要相信上帝會供應他;從人的角度說,全職事奉者真實幫助了人,人得幫助後會樂意供應他。人若沒有得幫助大概不會願意接待他,這反映出可能神沒有差遣他。

  有些基督徒不願意接受別人的供應,因此排斥全職事奉。聖經教導勤勞做正經事才有資格吃飯,傳道事奉也是正經事,並且是非常重要的事,所以應該配得飲食,這飲食是上帝藉著人供應的。

 二、實現:享受團契

  「享受團契」指可以分享給人,也可以接受別人分享給自己。這當然不是鼓勵遊手好閒,乃是不要過度強調自己賺取自己享用,而拒絕領受別人所分享的,以致減少了團契關係。有些弟兄或姊妹很適合全職傳道,但難以接受別人的供應,所以寧願帶職事奉,不要接受教會供應。這樣就減少了一些全職傳道的人才,很可惜。教會需要有人帶職事奉,也需要有人全職事奉。能接受別人供應飲食是謙卑,不願接受可能反而是驕傲。更全面來看,其實職場工作的收入也是上帝藉著人所供應的,跟我們在教會工作接受會友供應原理相同。開拓佈道的過程還有一種微妙關係,供應的人大概是初信者或慕道友,他們不是信主多年的弟兄姊妹。接受他們來供應自己,需要更謙卑,也要更有信心知道上帝是供應者。

  耶穌向撒瑪利亞婦人說:「請妳給我水喝。」(約四7)這也是謙卑的態度。撒瑪利亞婦人知道猶太人排斥撒馬利亞人,但眼前者這位猶大男人竟向自己討水喝,這說明了耶穌的謙卑。因此,我們到未信者的家裡傳福音,並接受他們供應,這是對上帝的信心以及對人的謙卑。這樣做,能帶來真實的團契。

肆、傳道的方法

太十11-13:「11你們無論進哪一城,哪一村,要打聽那裡誰是好人,就住在他家,直住到走的時候。12進他家裡去,要請他的安。13那家若配得平安,你們所求的平安就必臨到那家……」這節經文是一個新的起頭,十章一至十節談核心內容;要我們宣告天國近了,要醫病趕鬼,但十一至十五節則講方法。就像商品需要包裝,商品好但沒有適當包裝、不易賣出去。同樣的,福音內容很好卻沒有適當的程序,也不容易有果效。

 一、優先對象:

  首先要打聽誰是好人。好人是誰不是我決定的,而是大家決定的。既然大家知道他是好人,所以這位好人乃是有正面影響力的人。並非不用向壞人傳福音,而是因人力與時間都有限,門徒在某一城市或村莊可能只有一、兩週時間傳福音,所以需要優先挑選有正面影響力的人,向他傳福音,往後事工才容易持續推動。門徒很快會離開,幫助有影響力的人,福音事工才能在門徒離開後持續。

 二、完整步驟:從祝福到造就--

  祝福、團契、服事、宣告、造就

  過去常誤以為傳福音就是直接跟人宣告福音,這種老鷹式的傳福音方式如同餓虎撲羊,容易被拒絕。「豐收佈道團」及「國際轉化網絡」創辦人及主席艾德‧史福索(Ed Silvoso)在其書《禱告佈道》說:「我們常常直接採最後一種步驟:宣講福音,結果是一般人不想聽。他們憑什麼要相信素未謀面的陌生人?憑什麼信耶穌上天堂而不信就下地獄?為什麼聖經是神的話?對他們來說各種宗教經典沒什麼差別,那該如何讓人相信?建立信譽要有過程,就是禱告佈道。」史福索說自己年輕時被教導去陌生人家中開口傳福音,心中很害怕,就禱告希望按門鈴沒人應或來開門的是三歲小孩,因此這不是恰當的做法。

  耶穌的方法是要我們先打聽誰是好人,然後跟他請安。他歸納出四個步驟:祝福、團契、服事、宣告。祝福方面,除了在對方面前祝福請安,也可在此之先就為他禱告。曾經有位老太太一人在家,對面的基督徒常為她禱告。某次出門碰到面,老太太說我感受到你常常祝福我。這事說明,常為鄰舍祝福禱告,對方會感受到;但若詛咒對方,對方也會感受到。

  作者說,耶穌教導正確的方法,所以門徒傳福音很成功,我們不成功常是因為忽略前面三步驟而直接跳到第四步驟宣告福音,這樣不容易成功。文章最後一段提到:「耶穌指示的佈道程序裡,是先呼召我們成為屬於自己影響範圍內人群的牧羊人,那些人未必知道我們是他們的牧人,可是我們會知道他們是自己的羊,傳福音之前必先關懷他們。」「我們必須與迷失的人和平相處,原因有三:第一、我們必須向迷失的人祝福,因為我們一直與迷失的人處於爭戰狀態。我們一直慣於打著『若不悔改、必下地獄』的口號與世人接觸,但是耶穌在世很樂於讓人知道他是罪人的朋友。第二、我們若祝福迷失的人,便不會咒詛他們。實際上我們常常很容易咒詛別人。若我們向鄰舍宣告祝福,居住的城市會變得美好,當我們咒詛鄰舍,就等於從自己居住的社區逐步拆毀城市。第三、我們祝福鄰舍,為要抵銷魔鬼的工作,魔鬼蒙蔽我們的鄰舍,使他們看不見福音大光。聖經清楚解釋為何我們影響範圍內的人尚未歸主,因為他們被世界的神(魔鬼)弄瞎心眼。佈道和屬靈爭戰裡,使徒行傳二十六18保羅把打開迷失心眼的任務交給我們:『我差你到他們那裡去,要叫他們的眼睛得開,從黑暗中歸向光明,從撒旦權下歸向神;』祝福比咒詛更有力量,咒詛可被打破。」

  所以我們應先祝福及說祝福的話。此外,當我們為影響範圍內的人祝福,他們感受到宣告的祝福,本來避開的也遲早會回來找我們,而打開彼此團契之門。也可以實際應用到自己社區,教會向社區傳福音不容易,尤其是舊社區,作法就是先禱告。我們教會八年來先建立晨禱,然後晚禱,以及週六全教會禱告會,不斷地祝福社區,社區的氛圍正在改變。教會可能給人自以為聖潔的形象,但我們不斷禱告祝福後,他們能感受到教會的祝福。內在感覺改變後,逐漸有鄰舍願意走進來。有阿公阿嬤帶著嬰幼兒走進來,他們表示教會很乾淨、漂亮、空氣好,喜歡來這裡,我們當歡迎他們來。

  禱告祝福後,可進到社區做一些服務,或邀請他們來教會吃飯,目的是建立關係。社區居民日常生活會有需求,可能是婚姻、親子、人際、工作、財務、身體……等等問題,若我們已與社區居民建立朋友關係,就有服事的機會。馬太福音十7-8所說的隨走隨傳,醫治病人等,好像是說見到一個路人,就告訴他天國近了,也馬上為他禱告醫病,其實並非如此。11節才講出完整的步驟,要先知道誰是好人,去住在他家,祝福他,然後才能得知對方的需要,再為他的需要禱告,經歷神之後,他自然會詢問我們的信仰,進而來信耶穌。只要我們相信,神會在禱告服事中賜下神蹟,對方就很容易來相信。職場的作法也是這樣,平時為同事祝福禱告,同事遇到問題就會告訴我們,我們為他禱告,他經歷神,自然容易信耶穌。這樣能帶來職場、城市乃至國家的轉化。

  前四點之外還要注意「造就」,也就是經文說的「就住在他家,直住到走的時候。」有人認為福音多傳幾家比較好,今天這一家、明天那一家。但其實好人,也就是願意接待的人,沒那麼多。而且,我們不只帶人信耶穌,還要造就他。若帶人信耶穌的隔天就跑去別家,結果信主的幾家對耶穌都只有皮毛的認識,不容易再傳下去。所以帶人信主要要幫助他靈修禱告的習慣,甚至帶他去傳福音,或他帶我一起去傳給他的朋友。這樣,當我們離開時,這位得造就的人就成為門徒且有能力繼續傳,乃至建立家教會。

結語

  耶穌所教導的傳道方法不僅適用於當時,也適用於今天。傳道的地區、傳道的對象、傳道的方法都有前後優先次序,不宜更改。若更改就不容易有好效果。讓我們一起來實踐,打聽誰是好人,從這家開始,給予祝福、團契、服事、宣告、造就。讓我們都成為被耶穌差遣出去傳道的工人!

分享問題

一、主耶穌吩咐門徒求莊稼的主打發工人,與他差遣門徒出去傳道

 有何因果關係?這事跟我有何關係?

二、門徒的傳道地區、傳道對象、傳道方法有何前後優先次序?這

種次序有何重要?我們當如何應用在個人及小組的事奉中?

![endif]--

精選文章
最新文章
主題分類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