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屬神的天國人

[endif]--經文:馬太福音六1-34

前言

「天國憲章」天國人的生活樣式,已講了三篇,今天講第四篇:

第一篇「天國八福」|有福的天國人;

第二篇「成全律法」­|發光的天國人;

第三篇「誡命真義」|成熟的天國人;

第四篇「連結天父」|屬神的天國人。

  天國人是屬神的人,在行善、施捨、禱告、禁食、吃喝、穿著等事都超越今世的名聲與利益,唯一不能少的是與天父連結,這才有永恆的價值與賞賜。

  太六1-34講「故意」有4次,「暗中」出現6次,加起來有10次之多。另外「賞賜」提到4次,「報答」有3次,共7次。四個與動機相關的詞總共有17次,因此凸顯動機的重要。有神無條件的愛,才會有正確的動機。

  此外,「父」出現7次,「天父」出現4次,共11次。又「天上」出現4次,三個詞共15次。第六章裡耶穌還提到「祂的國和祂的義」、「祢的名」、「祢的國」、「祢的旨意」共5次。與天父、天國相關的字詞合計共出現20次。因此,這段經文的主題應該是「屬神的天國人」。屬神的天國人會有真誠的動機;「屬神」是本質,有這本質才會有正確的「動機」。

壹、屬神的生活原則

  屬神的生活原則分為三部分:第一、不故意給人看,不求人的榮耀,神在暗中察看,必有賞賜報答。第二、不積財在地上,要積財在天上。第三、先求神義的國,神必供應所需。

 一、不故意給人看,不求人的榮耀,神在暗中察看,必有賞賜報答

  太六1-4「1…不可將善事行在人的面前,故意叫他們看見,若是這樣,就不能得你們天父的賞賜了。2所以,你施捨的時候,不可在你前面吹號,像那假冒為善的人在會堂裡和街道上所行的,故意要得人的榮耀。我實在告訴你們,他們已經得了他們的賞賜。……4要叫你施捨的事行在暗中。你父在暗中察看,必然報答你。」

  屬神的生活原則與個人動機有關。從經文本身觀察有4次講到故意,包括行善、施捨、禱告和禁食,法利賽人都故意做給人看,耶穌說這是假冒偽善。當別人稱讚你時,你就已得到賞賜了,但從神來的賞賜和報答才是更寶貴的。經文有6個「暗中」,在講施捨、禱告和禁食時各講2次「暗中」。經文另提4次賞賜、3次報答。所以耶穌強調「動機」,不是故意做給人看,而是給神看。此原則乍看覺得本應如此,但仔細想想從小到大的過程,會發現相當需要突破,若徹底執行會大大改變人的一生。從出生、小學、中學到成人,華人社會養成的習慣是看人臉色、得人稱讚:幼兒時期對父母要察顏觀色,到學校之後為得稱讚要在老師面前有好表現,並且成績單拿回家時也要顧慮父母反應;中學之後,思考讀什麼大學、科系時,也常常顧慮別人的看法。這樣的人生很有壓力,也不快樂。

  耶穌指出的生活原則顛覆一般人的人生態度,但這是說給門徒聽的,因為門徒信了耶穌才做得到。門徒能有正確的生命態度,乃因自己是屬於上帝的,它的本質來自與神的關係。所以最關鍵是自己有無屬於天父上帝,這會決定行事的動機。一般而言,人是父母的孩子,所以看重父母的看法;人看重老師的看法,因為是老師的學生;人看重社會的看法,因為是社會的一份子。但是門徒不能忘記自己屬於天父上帝,天父的看法更加重要!俗語說:「舉頭三尺有神明」,不論身在何處,神都在觀察我們。這會培養真實的責任感,不故意做給人看;它本身就有其價值,它和神、永恆連結一起。

  有一位教授辦講座,在出入口通道上放一塊香蕉皮。進場的學生們都開口責罵丟香蕉皮的人沒公德心,卻沒有人拾起香蕉皮、丟入垃圾桶。後來教授也從這通道進來,大聲指責香蕉皮,有位學生說,人不可能把香蕉罵進垃圾桶,教授回答:「你說的是,這香蕉皮是我放的,要測試你們的反應。」若有學生把香蕉皮丟進垃圾桶,這善行可能沒幾個人見到,也沒有掌聲,但這位教授會看到,天父也會知道。若知道自己生活在屬天的境界裡,任何一個行動都有神在觀察,我們的生活行事必定不同。

  英國的辛德勒--尼古拉斯•溫頓(Sir Nicholas George Winton, 1909-2015)拯救669名猶太兒童,這些孩子後來都長大成人。他很年老的時候,妻子從一份文件才發現他從納粹手中救出這麼多孩子到歐洲其他國家,由寄養或收養家庭接待。他認為這是最重要的事,所以就勇敢行出,不需張揚給人知道,此乃天國人的特點。

 二、不積財在地上,要積財在天上,不能事奉瑪門,只能事奉真神

  太六 19-24「19不要為自己積儹財寶在地上;地上有蟲子咬,能銹壞,也有賊挖窟窿來偷。20只要積儹財寶在天上;天上沒有蟲子咬,不能銹壞,也沒有賊挖窟窿來偷。 21因為你的財寶在那裡,你的心也在那裡。……24一個人不能事奉兩個主;不是惡這個,愛那個,就是重這個,輕那個。你們不能又事奉神,又事奉瑪門(瑪門:財利的意思)。」

  若徹底執行這原則可能顛覆人的一生。華人、台灣人一生之久多半在追求金錢財富,有金錢才有穩妥、倚靠。也就是說,多數人是積攢地上的財富實力,然後才有安全感,但這是天國人要打破的。

  耶穌告訴我們:天上的財富是真實的;積攢財寶在天上比在地上遠遠重要許多。至於如何積攢財寶於天上,第一、奉獻:包括什一奉獻、建堂奉獻、感恩奉獻等。第二、施捨:幫助有需要的窮困之人。第三、生養兒女:培育未來有生產力的人,與施捨類似,都是有餘分享給人,但更有積極意義。

  當前韓國、日本、台灣都有共同偏差:只積錢財,而不生養兒女;錢財放在銀行,若沒有生養兒女,錢財一定會貶值,不論積攢美金、台幣、日圓、人民幣都一樣。但如果將錢財用於生養小孩,則一定增值。目前勞力人口比例一直減少,生產力減弱,這樣貨幣一定貶值。若將錢財用來養小孩,使勞力人口增多,錢就會增值,亦即貨幣價值與勞力人口成正比。若將錢財奉獻於教會,教會用於栽培下一代也是同樣道理,包括通過愛心專款做育兒補助,支持在家自學、實驗學校等。教會同工也全力帶領年輕人,幫助年輕人有好品格,成為社會上有生產力和正面影響力的人。

  所謂積財寶在天上,我們相信天上會存留我們投資的一切,特別是培育下一代。因此錢財應放在兒童工作、青年工作、聘用更多全職同工來作下一代的事工,而非都存在銀行。若明白這原則,竟能建立更好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三、先求神義的國,神必供應所需

  太六7-10、31-33:「7你們禱告,不可像外邦人……。8你們不可效法他們;因為你們沒有祈求以先,你們所需用的,你們的父早已知道了。9所以,你們禱告要這樣說:我們在天上的父,願人都尊你的名為聖。10願你的國降臨;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31所以,不要憂慮說:吃什麼?喝什麼?穿什麼?32這都是外邦人所求的,你們需用的這一切東西,你們的天父是知道的。33你們要先求他的國和他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

  第七節提到你們禱告不要像外邦人,他們都是求吃的、穿的。第八節耶穌說:「不可效法他們,因為你們沒有祈求以先,你們所需用的,你們的父早已知道了。」到了卅一節,耶穌總結表示:「不要憂慮說:吃什麼?喝什麼?穿什麼?這都是外邦人所求的,你們需用的這一切東西,你們的天父是知道的。」耶穌兩次強調不要像外邦人,也兩次強調天父都知道我們所需求的。這表示神是我們一切的供應者,所以「你們要先求他的國和他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

本來我們生活於世上注重的是吃什麼、喝什麼、穿什麼、住什麼,耶穌表示,上帝會供應我們所需用的這一切,不必為這些憂慮。耶穌沒有否定食衣住行,只說這不是禱告的優先重點。神的國神的義才是禱告的優先重點。

  第九節主禱文起頭就說:「9我們在天上的父,願人都尊你的名為聖。10願你的國降臨;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這就是先求神的國和神的義。而後在主禱文中間也說:「我們今日的飲食,今天賜給我們。」這表明神必供應我們一切所需。

  總結第一部份,屬神的生活原則有三,第一、神察看、神報答。第二、真實的財寶在天上。第三、神是一切的供應者。我們擁有的一切要放在神義的國裡面,禱告優先求的就是此事。早晨起來先以主禱文為大綱來禱告、親近神,靈修完畢才開始一天的作息。

  為什麼有這三個屬神的生活原則,因為我們是屬神的,我們是天父上帝的兒女,整個生活層面都是屬天父的。所以生活中的一切都與祂有關係,一切供應來自神,也都是為了榮耀神。

貳、屬神的生命本質

屬神的生命本質有三點,第一、行善、施捨是神的本性。第二、禱告、禁食是為親近神。第三、財寶生命都屬神、為人。

 一、行善、施捨是神的本性

  詩一一一5-6:「5他賜糧食給敬畏他的人;他必永遠記念他的約。6他向百姓顯出大能的作為,把外邦的地賜給他們為業。」詩一一二9:「他施捨錢財,賙濟貧窮;他的仁義存到永遠。他的角必被高舉,大有榮耀。」行善、施捨本身已有報償。活出神的本性就喜樂,所以不需要人稱讚或報答,神的報答最美好。這兩篇詩篇的篇幅相同、彼此經文對應,前一篇說出神是供應的、幫助的、支持的、慷慨的,後一篇說出義人也是如此。「祂的仁義存到永遠」指行善與施捨有永遠的價值。

屬神的天國人做這些事不在於別人的讚賞,而是因身為神的子女,神既然這麼做,所以自己也這麼做,是很自然的生命流露,這就是屬神的生命。跳脫律法主義或完美主義,不去追求他人的稱許,只單單基於自己是神的孩子而行善。行善施捨本身已有報償,就是行善時內心的喜樂。活出神的本性就喜樂,不需要人的稱讚或報答,神的報答才是最美的。

 二、禱告、禁食是為親近神

  太六6:「你禱告的時候,要進你的內屋,關上門,禱告你在暗中的父;你父在暗中察看,必然報答你。」太九15:「耶穌對他們說:新郎和陪伴之人同在的時候,陪伴之人豈能哀慟呢?但日子將到,新郎要離開他們,那時候他們就要禁食。」

  耶穌於太九14-15談新郎與陪伴之人,馬可福音與路加福音也都有記載。施洗約翰的門徒和法利賽人質疑耶穌及其門徒不禁食,耶穌回應:「新郎和陪伴之人同在的時候,陪伴之人豈能哀慟呢?但日子將到,新郎要離開他們,那時候他們就要禁食。」因新郎就在這裡,所以不用禁食,而新郎遠離時就要禁食,為的是使我們的靈與耶穌更親近。所以,禁食的主要目的是親近神。

禁食的目的是親近神,所以沒必要讓他人知道自己正在禁食。禱告亦同,沒必要故意讓人知道來贏得稱讚。相對來說,法利賽人禁食與禱告並沒有真正親近神,而是靠外在行為肯定自己。我們禱告、禁食不是為了給人看。有時禁食是為了事奉,但更重要是要親近神。親近神本身就是事奉,也是生命的領受。類似的道理,信耶穌使人可以上天堂,但若不談上天堂,在現今每天的生活中,親近主、倚靠主,本身就有最美好的享受與最重要的價值。

 三、財寶生命都屬神、為人

  太六11-15:「11我們日用的飲食,今日賜給我們。12免我們的債,如同我們免了人的債。13不叫我們遇見試探;救我們脫離兇惡(或作:脫離惡者)。……14你們饒恕人的過犯,你們的天父也必饒恕你們的過犯;15你們不饒恕人的過犯,你們的天父也必不饒恕你們的過犯。」

既然禱告說:「我們日用的飲食,今日賜給我們。」所以我們的財富物資都是神所賜的!有人飢渴,就給他吃喝。有人缺衣,就給他穿,因這一切都是神的。所以提前六18說:「又要囑咐他們行善,在好事上富足,甘心施捨,樂意供給(或作體貼)人。」

  若有人得罪我,就饒恕他!因我們站在能饒恕別人的位置,這位置也是神給的。耶穌教訓彼得要饒恕人七十個七次,意即我們本應繼續饒恕人。主禱文接著說:「免我們的債,如同我們免了人的債。」主禱文講完之後,耶穌強調:「你們饒恕人的過犯,你們的天父也必饒恕你們的過犯;你們不饒恕人的過犯,你們的天父也必不饒恕你們的過犯。」能饒恕人是出於屬神的生命本質。邏輯上,信耶穌之時是自己先蒙天父饒恕,得饒恕後,自己的生命就改變成能饒恕別人,因此與神關係更密切,神也繼續饒恕自己。

  飲食亦同,神給予我們豐富的飲食,若我們的愛心塞住了,別人有需要卻吝於給予,神可能使我們也落入飢渴之中。其他事情也一樣,自己得到神豐富的供應卻不肯與人分享,那麼我們將會進入貧乏的狀況。最後說到:「不叫我們遇見試探,救我們脫離兇惡。」這也是神的恩典,能免受撒旦攻擊、不落入試探、不致於犯罪,一切都要感謝神。

  了解以上三點之後,會發現這不只是講真實的天國人,更是講屬神的天國人;因我屬神,所以能夠很真實、真誠、不做作、不求從人來的榮耀。這段經文裡,耶穌講了很多次「父」或「天父」,因為要糾正門徒的觀念。基本上,猶太人認識的上帝乃高高在上,很有威嚴。希伯來文上帝的名字是Yahweh,猶太人因不敢直呼神的名字就改稱Adonai(意指「主」)。他們在聖經上,將Adonai的母音加入在Yahweh的子音下面,看起來就成了Yahowah。

  稱上帝為主,這是主僕關係,猶太人非常敬畏神,甚至因主僕關係的感受而不敢來親近主。但耶穌告訴門徒,神就是我們的「父」、「阿爸」,我們不僅是神的奴僕,更重要的身份是神的兒女。懂得這道理就會發現自己很自由,無論做什麼事,神都看顧,有需要時神就給予。我們擁有神兒女的形象和慈愛,能夠供應他人,並且自然流露。耶穌在此強調神是天父,就是表達我們與神的關係,乃是父親與兒女的關係。

結語

基督徒是屬神的人,一切行事都本於神、倚靠神、為了神、榮耀神。若有賞賜報答,也是從神而來。基督徒的生命、財富都從神而來,當為了與神同工而給出去,包括奉獻、施捨等。基督徒本來有許多罪債,藉耶穌的救恩被神免除罪債,當無條件去饒恕別人,把神慈愛的生命表明出來。

分享問題

一、屬神的天國人有哪些生活原則?你所得最大的提醒是甚麼?請分享自己成功或失敗的經歷。

二、屬神的天國人有哪些生命本質?你過去有甚麼相關的體驗?請分享自己正面或反面的體驗。

三、關於屬神的天國人,自己比較缺乏的是甚麼?可提出分享、代禱。

![endif]--

精選文章
最新文章
主題分類
bottom of page